行事曆

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教學錦囊-寒冬送暖 毛線傳愛-鹿中針線情

寒冬送暖  毛線傳愛-鹿中針線情
鹿寮國中鄭巧吟主任

新聞圖片
透過小組長的協助來確認每位同學都學會棒針編織法
QRCode
       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是以素養導向取代能力導向,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分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今年綜合活動領域配合總綱「C-社會與環境關懷」的主題軸,以及領綱「3b-IV-1落實社會服務的關懷行動,以深化服務情懷」的學習表現,規劃「寒冬送暖‧毛線傳愛‧鹿中針線情」的特色課程,參與的老師有綜合活動領域老師以及八年級導師共5位,運用協同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分組合作學習、討論教學法等策略來進行課程,最後結合4F的反思討論,引導學生分享此次課程的心得。課程進行的方式如下:

引起動機
一、老師引導學生思考自個人生命的起源開始,日常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例如:爸媽接送上下學、每天中午可以吃到熱騰騰的午餐、有手機可以用、可以上網等,需要哪些人的參與、付出以及貢獻,才能使我們平安、幸福與便利的過生活?透過引導讓學生們了解「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道理,懂得知福惜福。
二、讓學生理解高齡化與少子化帶來的影響,以及年紀漸長之後生理的變化與不便。介紹自1999年成立,以服務年長者為使命的華山基金會。該基金會投入三失(失能、失依、失智)老人免費到宅服務,一步一腳印走遍社區每個角落,關懷訪視照顧每位弱勢老人。
三、請學生思考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關懷與協助社區的獨居長者?導引出華山基金會尋找編織高手的活動,說明此次的課程主要是以編織手套為主,運用「獨居老人的一天」、「華山創世基金會公益影片--幫助一個站,守護100個」以及「泰國感人影片~施比受更有福」,導入「助人」與「服務學習」的概念,讓孩子理解我們的參與和付出可讓社會改變。

主題活動
一、認識棒針與編織方法
       (一)老師介紹棒針、編織方法(起針、上針、下針)。
      (二)教師進行示範,並且透過小組長的協助來確認每位同學都學會起針與編織針法。
二、學生實作。
三、收針以及縫合成手套方法示範與實作。
   

綜合活動
運用4F反思討論
層次
問題說明
第一層次(Facts)
1、你花了多少時間編織手套?
2、你如何完成這個編織手套的任務?
第二層次(Feelings)
1、還沒開始編織手套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否做得到?
2、編織手套的過程中你是否有遇到困難?當時的心情是?
3、當你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手套成品時,心情怎麼樣?
第三層次(Findings)
1、花錢買的手套跟你自己編織的手套有什麼不同?
2、過程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經驗與想法?
第四層次(Future)
1、寒假我們將親自將手套送給獨居長者,你會想跟他們說什麼?
2、未來你覺得自己可以以什麼方式來關懷與協助社會上需要協助的人或社區獨居長者?
     

        一開始孩子們都會感覺很難,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完成,甚至完全沒有信心,錯誤的織法拆了又拆,最後才慢慢的一針一針編織完成。當班上有同學完成手套作品後,其他孩子開始覺得這件事情是做得到的,動作快的孩子也能協助有困難的同學一起完成。另外,孩子也透過卡片,傳達對長輩關懷與愛的訊息,期待藉由這雙手套能讓他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溫暖與熱情。每雙手套的完成不只代表孩子付出的時間與心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從不相信到相信、逐漸獲得成就感,也很開心自己做了一件溫暖獨居長者的事情。
      
        
      
        寒假開始的時候每班派出代表與華山基金會的社工一起去贈送手套與年菜,孩子們很難想像獨居長者的生活環境竟是如此簡陋與不便。回程的路上孩子們討論著下次可以一起去幫獨居長者打掃家裡,或是做點什麼事情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我們相信每個活動與每個人就像一顆種子,當種子慢慢發芽長大後就會發揮越多的影響力。透過這次的經驗孩子們一定能把愛傳播出去,未來將能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新聞報導:
毛線傳愛針線情 鹿寮學子織手套助獨老(自由電子報)
編織毛手套 國中生親送長者(大愛電視台)
響應關懷獨居長者,號召師生編織毛手套(大台中新聞)

轉載於臺中市教育電子報第83期--從十二年新課綱看校訂課程 2018-04-10‧
網址: https://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3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